摘要:本文就“中職升高職學生”這樣一群特殊的高職生進行研究,分析他們的學習現狀,從他們學習的數學課程設置深入討論,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開發等方面進行課程構建,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的數學課程設置。
關鍵字:中職升高職學生、數學課程設置、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高職班的數學作為基礎理論課程,在課程體系、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均有別于理論體系較強的《高等數學》課。
一、高職現有數學課程設置的不足
通過對現階段一些職業學校調查訪談的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數學課程體系依照“本科壓縮式”教學,課程設置過分強調數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課程內容與專業知識相脫節。而高職學生普遍存在數學基礎差,對自己的數學能力沒有信心,學生大都認為數學“難學”,往往被數學學習的困難“嚇退”。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又深刻體會到數學課對專業的作用。對他們而言,想學好數學,卻不知如何下手。
二、高職數學課程設置的原則
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高職數學課程設置要充分以“夠用、實用、適用、應用”為原則。注重數學基礎“銜接專業需求”的原則,突出數學應用、體現高職特色的原則。在針對“中技升高職生”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群體,加強“應用”,體現“中技升高職”學生的特色。
三、“中技升高職生”數學課程設置目標和任務
針對“中技升高職生”這類特殊的高職生,設定高職數學課程的目標是:滿足最基本的數學要求,為學生就業和進一步學習提供最基礎的數學準備,對專業和個人發展起促進作用;以培養學生數學素養,應用技能為目標;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生活和生產問題的能力。
我們確定數學課程的基本任務是:一方面使學生在高中文化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要為學生學習專業課程提供必需和夠用的工具,使他們具有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和計算能力。編寫有特色的數學課程綱要,編寫適合他們專用的《數學—高等數學》教材。
四、高職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改革
數學課作為專業基礎課程,應根據不同性質的學生制定相關的教學計劃;應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相關的教學內容;應針對“中職升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數學基礎和心理特點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1、以適應性原則制定數學課教學計劃
我們要在各專業中職生教學課程計劃與高職生教學課程計劃進行對照的基礎上,針對中職升高職學生的性質和特點,相應地制定“數學——高等數學”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教學計劃對“數學——高等數學”作了很好的銜接處理,對教學內容分為“熟練掌握”、“知道”、“了解”等層次。
2、以適用性和應用性原則確定教學內容
由于中職升讀高職的學生數學基礎相對比較薄弱,而且經過調查,他們在中職時所學的數學知識也不全面,結合我校針對“中職升高職生”的實踐體會,對“中職升高職生”的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1)數學課程分為“數學——高等數學”,內容要銜接高中數學知識與高等數學知識。
(2)分兩學期學習,計劃160課時,第一學期80課時,教材沿用中職數學中國勞動社會出版社出版的《數學》,分建筑機械類,電子電工類,通用類,如有必要,文史財經類的可自編教材。第二學期80課時,內容為高等數學的基礎知識:極限、導數、一元微積分。對于深入專業需要的知識,如機械建筑類專業學習向量與空間解析幾何;機電專業學習常微分方程;會計專業學習概率數理統計;工商管理專業類的學習線性規劃等;教師根據專業要求適當講解。
3、根據學生特點和專業特點去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是師生雙方進行的雙向活動,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都要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因此,必須改變以前“一本書,一根粉筆,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尋找適合“中職升高職”這部分學生的教學方法。
(1)啟發式教學法;
(2)案例教學法,由于學生的數學基礎薄弱,對于系統的數學知識,用安全的方法使其更易掌握。安全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應用安全教學法,可以以案導學,以案寓理,以案促思,以案示證。
(3)分層次教學法,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有高低,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法設計時,應該難易結合,有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授課內容和練習。
(4)運用多媒體進行電化教學。
五、結語
在新型的學生群體“中職升高職生”中,我們要分析他們的特點,把握“以應用為目的,以適用、夠用”的原則,圍繞教什么,學什么,學的程度,怎么教等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探索,找出適合他們的數學課程內容,制定適合他們的教學計劃,采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設置適合他們的數學課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今后的高職生教育中,我們要不斷探索,為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劉翠桃 《關于高職高專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教育與職業
2、云連英 《面向專業需求的高職數學課程設置》 職業技術教育
3、劉鋒、李津委 《關于高職數學課程設置和教學改革的探討》 中國民航學院學報
4、曾慶柏 《高職數學教材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職業教育研究